
玻璃制品廠家:玻璃制品蝕刻絲印的工藝
發布時間:
2021/09/15 00:00
玻璃產品生產廠家對玻璃制品的刻蝕和油墨印刷有三種加工工藝,即玻璃霜花油墨印刷、磨紗油墨印刷、離子交換法上色和削光油墨印刷。在其中,霜花絲印別名橘皮,實際上是很小的低熔點玻璃顆粒物。這類細玻璃顆粒物鉛含量高,有有色和沒有顏色二種。色彩有紅、黃、藍、綠、白等,也可以配置成中間色調。
它加工工藝是玻璃產品廠家在玻璃表面絲印一層有色或透明的玻璃助熔劑層(助焊膏),再將冰玻璃顆粒物灑在這里層玻璃助熔劑層上。根據500-590℃的煅燒,使玻璃表面的助熔劑層和霜花顆粒層碳化物,造成浮雕效果。
對于磨紗,使玻璃產品生產廠家將一定面積的玻璃釉粉粘附在商品玻璃上。玻璃釉鍍層經580-600℃持續高溫烤制后熔融在玻璃表面,展現出與玻璃體不同的顏色。粘膠玻璃色釉粉能夠用刷子或膠棍刷涂。玻璃產品生產廠家根據絲印解決,可以獲得磨砂面的鏤空圖案。
其方法是什么在玻璃產品表面絲印一層阻焊劑產生的花紋。包裝印刷圖案設計吹干后,開展磨紗。隨后通過玻璃產品生產廠家的持續高溫烤制后,并沒有圖案的磨砂面熔融在玻璃表面,因為絲印圖案設計中阻焊劑的功效,被圖案設計覆蓋的砂面沒法熔融在玻璃表面。
烤制后,地板的全透明紋路通過半透明的砂面顯現出來,產生特殊裝飾造型。磨紗絲印助焊膏,由化合物、輕鈣粉、黏土等組成,用水泥球磨機碾磨,粒度為350目,在絲印前與黏合劑混和。
所說離子交換法上色,就是指玻璃產品生產廠家的玻璃產品根據玻璃里的納米銀和鉀離子開展互換,再把它轉變成金屬材料膠體溶液,從而獲得有色玻璃。在全透明玻璃板上,僅有要上色的那一部分用帶有納米銀的金屬絲網印刷油墨。燒造和清洗后,僅有打印出部分由淡黃色變成深棕色。
依據燒造標準,色彩和含量會產生變化。因為沒有顏色部分和有色部分的反射面沒區別,沒有一點不自然,如同玻璃熔融和上色一樣。玻璃產品生產廠家所使用的這類裝飾工藝的絲印印刷油墨多由碳酸銀、硫代硫酸鈉、二化合物、輕鈣粉等組成,且有少許鋅粉做為金屬催化劑。
查看更多...
免責聲明:內容轉發自互聯網,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網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轉至聯系我們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上一篇:
下一篇: